
北京3月31日讯 (记者 马先震 何潇)“用父母的账号登录,反复充值数十次,退款审核取证难”……“熊孩子”大量“氪金”、家长退款维权不易的消费乱象近年层出不穷。贵阳的杨先生近日也碰见了这样的问题。
据贵州电视台《百姓关注》栏目报道,3月25号,贵阳的杨先生去银行打银行卡的流水,这一查才发现,家里将近十五万元的救命钱不在了。杨先生说,几张卡都被孩子拿去充游戏了,从一月份到三月份,将近十四万七千块钱。杨先生的儿子小豪今年11岁,他说这些钱都被他充值到了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这两个游戏里。
随后,记者帮助杨先生提交了相应的材料,向游戏平台提交退款申请。平台显示,会在七个工作日内给出回复。
近日,记者致电腾讯公司,客服回应称,有关未成年人充值问题请拨打腾讯未成年人专线95092666。但拨打专线后,对方一直播放背景音乐,无人接听。
2020年5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《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(二)》(法发〔2020〕17号)。其第一项关于合同案件的审理中的第9条显示,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,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“打赏”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、智力不相适应的款项,监护人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款项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十九条规定: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,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、追认。
《民法典》第二十条规定: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,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。